時間:2015年9月18日(五)下午2時
地點:台灣文學館2樓文資第3會議室
主持人:蕭淑貞副館長
主席:邱坤良 委員
評審委員:林鋒雄、朱芳慧、邱坤良、陳姿仰、鍾明德
業務承辦人員:公服組楊順明
記錄:公服組楊順明
錄音、攝影:公服組
一、 主持人蕭淑貞:感謝今天委員們的出席,請各位老師互推主席,先為我們選出劇本獎入圍者。
二 、承辦人:創作類劇本獎今年共收到20件作品,經過館內同仁初審通過,包括作品格式、上網查詢。今天複審先票選入圍作品,要入圍幾篇由各位委員來決定。
共推邱坤良委員擔任主席
三、 主席,依照往例 ,先請委員把今年複選作品大概討論一下,再投票。首先由林鋒雄先表示意見。
四、作品討論
林鋒雄:首先我推薦的是〈計程車司機之死〉,我覺得它的戲劇結構還可以,人物的進出場還蠻流暢,它能夠表現出當代庶民的價值觀。第二個是〈最後一里路〉,它戲劇語言良好流暢,它讓我很驚訝的是他可以運用希臘古典戲曲合唱團來表現。
朱芳慧:〈南台灣收屍團〉格式完整,作者運用人物多重、雙重扮演,更增加人物的生動,劇情很符合時事,及兩岸婚姻問題。劇中穿插老兵對觀眾說話、馬克白夫人等,提昇劇本之深度,劇本是對導演及演員的專業挑戰。另外,〈規矩〉各方面都合乎敘述劇本的規格,是比較完整的劇本。第三是〈姊姊的守護者〉,格式或有小錯誤,但刻劃家庭悲劇,國台英語交錯使用,反映出人物區別與特性。
陳姿仰:〈掘〉我覺得手法簡單俐落,追求生命的原點,有〈等待果陀〉的味道,回到生命的原點殺掉他自己,這個讓我有點震撼。另外,〈與人對話〉是同志題材,對於他小孩子的敘述,我比較沒有辦法接受,對於生命的隔絕與對話、生命徬徨挫折,透過家庭呈現龍的心情轉折。最後〈姊姊的守衛者〉,很有現代主義的味道,描寫親人之間的相互折磨,怨恨也相愛,當沒有出路時,祇好互相廝殺,彼此是對方的負擔,人物的扭曲而崩潰,這是非常吸引我的。
鍾明德:今年大部分作品都是水準之上。祇有一個是C級的,是16號〈來去廟口唱大戲〉。我跟三位有交集的是〈掘〉,講的是複製人的感情問題,沒有低俗的情慾,調性拉得很高,是不完美的悲劇。而我最喜歡的是〈食用人間〉,有啟示錄的味道,所有的人變成吃人的狼,文字、畫面、意鏡都很高。〈吉卜拉〉我覺得像世紀末,有點台灣現實情況,都朝向麥加的方向,有人道、異文化關懷,有原創力、想像力。〈娃娃之家〉講的是小人物的悲歌,寫無望的女人,從小被當養女,去上夜班與一個男生發生一段感情同居,也是很台灣社會寫實的,讓我們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血淚。最後〈姊姊的守衛者〉,也是讓我們看到不想看的一面,是黑暗的世紀末女人世界:互助折磨至死,是很認真的藝術戲劇,讓我認真地看自己。
邱坤良:我個人認為〈南台灣收屍團〉、〈吉卜拉〉、〈娃娃之家〉以及〈RAM不夠用〉都不錯,理由等一下還可以討論,我們先投票。
林鋒雄:我認為我們應該注意一點,不僅要考慮作品好不好,而要考慮有些作品適合不適合台灣文學獎。和社會價值觀,有沒有爭執點。
鍾明德:現在選出來的作品,官方也都會接受。
主席(邱坤良):經過第一輪討論,現在一人投五篇(票),再進行討論。
進行第二輪討論
鍾明德: 這八篇作品都有八十五以上,我特別喜歡、13號〈吉卜拉〉、18號〈娃娃之家〉、20號〈姊姊的守護者〉,希望能夠入圍。
陳姿仰:〈吉卜拉〉我蠻喜歡的,從南洋的看護者,尤其文化的隔閡,被誤會成綁架嫌疑犯,無從辯解無從申訴,我看了心酸。這次我放棄〈掘〉,我認為結構比較簡單。〈最後一里路〉我也很喜歡,這種換鑰匙活潑,引發我的共鳴,有其歷史意義與背景。〈南台灣收屍團〉是滿合乎社會議題的,但比較看不到角色。
朱心慧:我很認同〈姊姊的守衛者〉,它讓人比較不舒服,但衝突性比較高;〈南台灣收屍團〉我也很感動,三十年就發生的事情,現在還在發生,應該演出來讓政府重視。
林鋒雄:〈計程車司機之死〉,〈最後一里路〉,不是沒有問題,但是可說毛病最少;我堅信的一點:戲劇表現人的生活、行為。如果是虛擬,都會有問題。
鍾明德:〈娃娃之家〉當水手的爸爸夾娃娃送給她,表現小人物的哀歌,有人味。
朱心慧: 夾娃娃有墮胎的意涵,共有三重內在的意涵。
鍾明德:〈娃娃之家〉、〈姊姊的守護者〉還有〈吉卜拉〉,都有女性意識的描寫,尤其〈吉卜拉〉對印尼看護的描寫,印傭變成女主角,值得我們來關懷,有人道主義。
陳姿仰:〈吉卜拉〉的娜蒂很喜歡講故事,尤其印度洋女王的神話故事。
鍾明德:〈吉卜拉〉給我很多感觸,有很多層次的文化意涵。
邱坤良:我排名第一名的是〈吉卜拉〉,反映出親情的淡薄,運用隱喻的手法來處理,以印度洋女王的故事穿插其中,他在情節或戲劇性方面,滿有趣味性。另外,〈娃娃之家〉、〈姊姊的守護者〉都不錯,尤其〈姊姊的守護者〉設計精細,也交代人物生命歷程,沒注意到起承轉合,戲劇氛圍有一點弱。〈南台灣收屍團〉反映現實社會,很像夜市人生。
鍾明德:我呼應一下,〈娃娃之家〉用了很多平行對白,人物也平行,在寫實戲劇中,產生空間很好效果。
陳姿仰:我再補充一下,〈姊姊的守護者〉阿嬤對姊妹的關心,妹妹對姊姊的愛,雙方在拉扯之間,產生矛盾和衝突,讓人感到窒息、雞皮疙瘩起來,到最後人物的轉折,殘酷又可憐,反映血淋淋的現實。
鍾明德:我不喜歡這樣的寫法。
主席:經過第二輪討論後,現在一人投五篇(票)。
四、 散會時間:下午3時50分
時間:2015年10月2日(五)下午2時00分
地點:台灣文學館2樓文資第3會議室
主持人:蕭淑貞副館長
主席:邱坤良 委員
評審委員:林鋒雄、邱坤良、鍾明德、陳姿仰、朱芳慧(未出席)
業務承辦人員:公服組楊順明
記錄:公服組楊順明
攝影:公服組莫佩珊
主席邱坤良:上次我們已有充分討論,是否先針對5篇入圍作品,簡單補充討論一下,或是看要用什麼方式來投票。
(林鋒雄委員建議採五、四、三、二、一計分方式先表決再討論)
第一次投票結果:6號〈最後一里路〉9分、13號〈吉卜拉〉16分、14號〈計程車司機之死〉9分、18號〈娃娃之家〉11分、20號〈姊姊的守護者〉15分。
主席邱坤良:現在就剩下13號〈吉卜拉〉、20號〈姊姊的守護者〉。
一、 作品討論
林鋒雄:我先講一下,就是說一個文學獎是否應該去選負面因素評價太多的東西,我們選出的兩個劇本,都充滿負面價值,都有很大疑義。以〈吉卜拉〉來講,內容跟回教沒有太大關係,究竟阿嬤身分是什麼?是最大問題,沒有交代很清楚。
20號〈姊姊的守護者〉
林鋒雄:我先講一下,表現人性的虛偽及貪婪是戲劇常見的主題,但選擇了這三個人物:姊姊、阿嬤、妹妹。是社會中比較卑微的人物。會引起觀眾什麼情緒反應哪?這是需要嚴肅考慮的問題。第二問題社工出來,跟姊姊對話,對戲的發展不重要,也沒有什麼幫忙。最重要的是:姊姊把阿嬤的錢領出來這件事件,很奇怪,她是坐輪椅,也沒有什麼人幫忙,到底怎麼樣領?另外,阿嬤活著不犯法,人死後是犯法的,還有遺產税的問題,作者對這些問題顯然是很無知的,所有劇作家都要很清楚。
鍾明德:其實評審委員對法律問題也很無知。
林鋒雄:作者在戲裡都沒有談。
鍾明德:談那幹嗎?
邱坤良:現在很多戲像《聶隱娘》很多人看不懂,也有人說語言不統一,為什麼要統一?也有人批評場景不對稱,其實也有人說,它強調人的孤獨,每個作家強調的不同。
鍾明德:《聶隱娘》有些歷史的問題,像要拍辣椒,但辣椒是在宋朝才有,說不行。這祇是表示侯孝賢很認真,其實有什麼關係呢?
陳姿仰:其實我很想替〈姊姊的守護者〉講話,姊姊以前是一個清純的小女生,戀愛後變成魔鬼,成為摧毀別人的姊姊,後來也被摧毀掉,這個角色很迷人也很恐怖,這也是透過內容反映出社會黑暗面,是時代的悲劇,也是一種洗滌,看到人性的卑微與無奈,最後被生活及情緒折磨到變成一個怪物、失智後,讓我很驚訝。從第一次看,到現在再看也是一樣。
鍾明德:讓我想到貝克特的《終局》,倆個人住在垃圾桶,非常世紀末,沒什麼希望。〈姊姊的守護者〉寫的是21世紀台灣的處境,也是非常世紀末,講的是城市與鄉村的狀態,很曖昧的地方,像高雄某地。
邱坤良:這個戲很不錯,場次設計清晰、內容明確:劇中以女性為主體,交代人物生命歷程,大膽書寫她們的情慾與困境;寫實描繪弱勢家庭的底層生活。戲劇氣氛營造不平衡:雖是殘酷寫實劇,刻劃重點放在姊姊內心的糾結、扭曲,整齣戲衝突不斷,社工、外勞這些次要角色突顯姊姊的性格特點,但情節略顯突兀。結尾妹妹的「浪女回頭」故事鋪陳「光明」遠景,不禁讓人有悲劇即將輪迴的感覺。不過,也因此讓這個劇本有了一些餘韻。
林鋒雄:這戲把結尾更動,會更吸引人。
鍾明德:那會變成一齣戲。這戲最重要的是姊姊,阿嬤及妹妹都變成配角。裡面的台灣話把倫理概念弄進來,包括愛情、婚姻…等,在西方的戲劇大師貝克特等都沒有那麼重視的層面。
13號《吉卜拉》
陳姿仰:吉卜拉是在呼應娜蒂…
林鋒雄:用許多外傭自白的語言批評台灣,吉卜拉隨著印傭才會到台灣來…
鍾明德:印尼的吉卜拉往往被藏在衣櫃、抽屜或是其他地方,禱告時需要祂, 這劇是寫印尼人離散經驗。回教只是一個背景,主要還是要找到麥加的方向。
林鋒雄:娜蒂的人生沒有目標,她相信的人也不可靠,把她賣掉,這些作為跟吉卜拉沒有關係。
陳姿仰:我喜歡這劇,原本只是社會新聞而已,作者卻把它弄成傳說跟神話,做了一個文學上的提昇,還有精神層面的隱喻。但是,跟〈姊姊的守護者〉比起來,〈姊姊的守護者〉比較厚實,尤其姊姊這個角色,讓我非常感受深刻。這兩個劇本,我都很喜歡。
鍾明德:這兩個劇本都可以得台灣文學獎。可能我不是女性,恐怕無法像姿仰那麼認同〈姊姊的守護者〉,就文學的技巧來講,〈姊姊的守護者〉比較沒有〈吉卜拉〉那麼豐富,有原創性,平常我們比較少看到社會底層的問題,把印尼的漁工、台灣老人問題拉出來,不只是內容,連手法都有一點魔幻寫實,有些場景又寫實又魔幻,我們也可以讀下去。以主題、原創性來講,我比較喜歡〈吉卜拉〉。
邱坤良:這兩個劇本,我也比較偏向〈吉卜拉〉,比較沒有明顯的大缺點。主題明確,整個聚焦在娜蒂和由她照顧的阿嬤的互動與彼此關懷,突顯城市中家庭親情的淡薄;作者隱喻手法運用得當,主角熟知的印度女王為貫穿作品的母題,突顯文化差異,映襯外籍移工因生活現實至異鄉工作的命運,被迫接受世界中心的移轉;劇情完整、戲劇性強,以切割畫面開頭,同樣手法穿插全劇,頗能製造戲劇效果;台詞設計活潑,逐漸失智的老人與外籍看護間「跳針」的對話,以及插入的廣播DJ對白、歌曲,詼諧中帶有對主角命運的感慨,也成功將作品重心聚攏在主角捺娜蒂身上,發人省思。
林鋒雄:這兩個劇本我都覺得有點問題,〈吉卜拉〉比〈姊姊的守護者〉缺點比較少。
一、 主席:我們現在針對〈吉卜拉〉、〈姊姊的守護者〉這兩個劇本,每人投一票。
二、 投票結果:〈吉卜拉〉3票、〈姊姊的守護者〉1票。
三、 主席宣佈: 〈吉卜拉〉榮獲2015年台灣文學獎劇本金典獎。
四、 散會時間:下午3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