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台灣文學獎」台語新詩金典獎複審、決審會議
會議記錄
時間:2014年9月12日下午2時00分
地點:台灣文學館2樓文資第3會議室
主持人:翁誌聰館長
評審委員:路寒袖、宋澤萊、林淇瀁(向陽)、林央敏、方耀乾
列席:公服組楊順明、左美雲、吳禹中
紀錄、攝影:左美雲、吳禹中
一、主持人翁誌聰館長:
請楊老師說明今天會議部分,並請評審委員們討論,而我亦可以在旁學習。
二、業務報告:
今天是2014年9月12號下午2點召開台語新詩複審決審會議,初審以同意書、身分證影本及是否已發表等事項進行資格審查,共18篇進入複審。先請各位委員推派一位主席主持,接著委員們商討複審入圍名單,最後再進行決審會議。
1、推派林淇瀁(向陽)委員為主席。
2、複審每人圈選三票,經充分討論再決定入圍作品。
三、主席向陽報告:
首先是複審階段,有沒有人認為這次作品沒有得獎資格的呢?
路寒袖:有沒有兩位共得而獎金平分的可能性呢?
林淇瀁:比較難。
五位同意有資格選出一篇作品。
2.主席宣布:以每位委員圈選三票為原則,進行複審第一輪投票。
統計後宣布第一輪票數:1號2票;5號4票;7號1票;9號1票;13號2票;14號4票;17號1票。
4票有:5號、14號。
2票有:1號、13號。
1票有:7號、9號、17號。
評審意見
一票
7號〈走揣詩的旅行〉
宋澤萊:我的評詩標準以賦比興來看,興比比高、比比賦高,而比賦還不如的就淪為散文化。作者有寫詩的功力,這首旅行詩,其意象鮮明,從台灣走一遭,詩語視野廣闊,感到很有臨場的意味,因此這首詩我給他第二名。
向陽:我認為這首詩有可看之處。這首運用台灣作家、作品和詩社來做題材,有其有趣的地方。
9號〈巴克禮讀報〉
向陽:這篇作品採用巴克禮在1885年創辦《台灣府城教會報》的故事。利用日記、報紙等素材說出巴克禮主張白話字、提倡白話字及宣教的心路歷程,用字、用典非常雅氣,歷史和現實作一參照。另外,巴克禮和作者本身也有對話,作者被放入巴克禮的年代(特別是500期,1926年),三者參照,巴克禮讀報、作者也在讀報,因此讀報好像就是讀歷史,寫出白話文生湠的過程,在我看來是一篇很有創意的作品,提供各位委員參考。
方耀乾:
這篇〈巴克禮讀報〉裡面有很強的互文性。我還特地去查了1926年的第500期巴克禮寫的這封信,內容提到巴克禮開創府城教會報的創刊史,以及信裡面回溯過去白話字推廣情況,這首詩進而對這幾十年白話字和台語文的發展有相當的觀照。從互文性來看,信件內容和《台灣府城教會報》創刊史有對話空間。雖然散文句法較多,不過典故也相當多,對一般人讀者而言,可能比較生疏。西洋有一本教人讀詩的教科書叫《聲音和意義》(Sound and Sense),從這角度來看,理想的詩應是聲音和意義得高度結合。這首詩用典較多,思想深度的挖掘相較也深刻,可是對聲音和音樂性的部分作者可能就犧牲掉了。作者對這首詩的耕耘相當用心,典故繁複,雖讓人有散文化的感覺,但換喻手法純熟。以上提供大家參考。
林央敏:
放太多東西如歷史、自己、巴克禮和辦報在裡面,反而讓主題渙散。
17號〈老樹悲歌〉
宋澤萊:17號是我選的,這首比較像詩,是一首「比」的詩,老樹是用來做現代台灣病態政治的比喻用的,抗議性強,十足表達了一種不滿,很像笠詩社的新即物主義的詩。這首詩音樂性也不錯,長句子有抑揚頓挫之感,很像美國詩人金斯堡的敲打樂,在我心目中這是第一名。
林央敏:很好的小品散文。整首是一個故事,可是語言、段落來看比較像散文。
路寒袖:我覺得這首稍嫌散文化。
向陽:為了避免遺珠之憾,我傾向將有投票的詩篇都加以討論,一票都保留,現在開始討論兩票作品。
兩票
1號〈時候〉
林央敏:這是我的第三名。這首詩主題是思念和等待,內容偏向書寫愛情和時間變化。其實,可以不用那麼多句子和重複句型。第一部分的一、二段從雞、鴨到花朵寫到心裡面,這些內容有點累贅,後面的第3part也沒那麼完美,如「浮也圓圓、沉也圓圓」與前一行,跳脫太多,造成意思不明,感覺焦點抓不太準。他跟我的前兩名有些微距離,要保留可以,要放棄也ok。
路寒袖:這首也是我的第三名。作者以輕盈的筆觸書寫人生情懷,有點舉重若輕的意涵。一般詩人參加文學獎時,台語詩的選材通常喜歡挑賴和、霧社事件…等知名的人物或歷史事件,因為比較大氣、討喜。本詩作者不取其重,反而是以平常心、輕鬆的面對這場比賽。雖然春夏秋冬的寫法比較機械化,但標題優雅,台語韻文的美感也表現得很入味。像「浮也圓圓、沉也圓圓」這句寫過年時節,熟與未熟的湯圓在鍋中翻滾浮沉的景象,充分展現了台灣傳統社會中對人生的一種期待。
方耀乾:這首詩的排比、重複句型富音樂性。內容敘述時間的流轉,跟生活當中對人生的感覺。從意義來看,意境不錯,題材和題目的〈時候〉有到位,可是創意性不太夠,思想深度也不夠。
宋澤萊:這首詩我沒有給很高的分數。主要有兩點,過度濫用意象。我比較崇尚意象派,意象要錘鍊、簡潔、意象要顏色,可是這首意象實在太多,不知道哪個意象重要。第二點是我不知道它的真正意思。詩的內容感覺是講只要到時候,一 切就OK,用不著煩惱費力。是這樣嗎?或者還有其他的意思。我揣摸很久,不解其意,覺得自己很笨。不過也許作者自己也把握不住真正的意思吧,真是朦朧得很的詩。同實太多重複的感覺造成過度暴露作者的感情,讀者讀到最後就麻木不覺。唸第一段還好,念到第二段、第三段就疲乏了。
13號〈一桿同志無秤仔〉
路寒袖:這首寫和仔仙的詩和以往我閱讀的題材不太一樣,作者試圖揣摩和仔仙在許多事件中的當下心情,而非複製他的故事和作品,這是我選它的最大原因。但缺點是它在歷史素材的應用上不太精準,以致有些減分。
方耀乾:這是我的第三名。這幾年發現以台灣文學作家做主題,無論是各縣市文學獎或其他的新詩比賽,賴和常常是被書寫的對象或主題,故要出新意可能較難了。本詩利用拼貼、典故、互文性,雖無大新意,但此篇也有可喜的新意,如「一桿秤仔」和「一桿無秤仔」形成對比,寫出賴和當時人民生活在不公不義的政治現狀和現今台灣政治風氣做對照。
向陽:所以兩位認為可以放入?
方耀乾:我覺得可以放入討論。
向陽:簡單來講,只要有委員投一票就列入討論。
四票
5號〈知影-賴和的相思調〉
林淇瀁:請沒投票來講。
宋澤萊:雖然我寫過賴和的評論,預期自己能懂得這首詩。可惜被賴和的詩題阻礙了,無法進入他的心情和激動。我一直以為它在寫賴和,到後來我覺得我錯了,原來是寫他自己。
林央敏:
這也是用和仔仙這個人、行為做主題。此篇作者知影你賴和的思想和行為,賴和也知道他當時的狀況。利用賴和作品標題和內容混雜在一起,南國哀歌、相思調……這些詩以外也有其他小說如〈一桿秤仔〉內容作品主題混在一起。不是用太機械化書寫,不會一看便知道是寫賴和的東西。不是單純的寫賴和的志業, 是用賴和來寫詩,而賴和亦了解時代,我覺得很有詩意。只有一句,第二部分的〈南國哀歌〉有點造作。有些事情寫得比較晦澀,古早人說太隔,這是他的缺點。整體來說,我覺得它是我的第二名,比第三名好很多。
路寒袖:
承央敏所說的,本詩取材於賴和一段較少人知的歷史,全詩以賴和的四首詩串寫,絲毫不見匠氣。並不以回應賴和為策略,而是藉由相思的大概念去寫出一個和相思相關的感情文本。原作和文本保持適度的距離,作者再創造出屬於自己東西,可說是對前輩作家的一種致敬方式,我很喜歡。
方耀乾:
我的第一名。這首沒有被原有作品卡住,相思是一種私人感情,擴充到國家、家族的情愛部分,發展成一個很美的作品。這種朦朧是美麗的朦朧,不是那種完全讀不懂的朦朧。它讀出來是保持一種距離,這種寫法跟以前很多文學創作者不太一樣。
向陽:
這篇用賴和較有名的作品,是用其名稱、話意來寫,不是寫他的作品,而是像三位委員所說的,等於是「借酒杯」,說出自己的哀愁或對台灣的想法。內容是描寫賴和的一生,描寫他對個人愛情及國家感情,個人深沉情感和國家政治都蘊含在裡面。看起來是賴和的躊躇困擾,事實上是作者對台灣經濟社會的感覺,所以才說「知影」。其意思是說我知道你的影子仍然存在現今社會,過去的問題仍在今日發生。風嘛知很美,台語詩之所以美,在於它的音樂性很強。五則互相呼應,尤其第一和最後都用相思入題,前面屬於個人相思,後面則放入國家相思,結構相當完整。
14號〈親像,有光〉
向陽:請沒投票的委員說明。
路寒袖:
我第一次有選,剛剛臨時變節了,原因是自己選的三首都很沉重,所以用這首去換一首比較輕盈的(〈時候〉)。不過這個題材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它開拓了台語書寫的國際視野。本詩有如一部翁山蘇姬前傳,比較可惜的是,未能藉由翁山蘇姬的意義和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進行聯結,或激盪出一些反思。
方耀乾:
這首我給他第二名。第一作者注意到國際議題,國際情勢,第二本詩討論國族問題,這個大議題是從翁山蘇姬個人和大環境來說,發展成國家政治和國際議題,整個敘述結構有點機械性。正面來說,寫對國家、個人的觀照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對緬甸的民主政治和民主發展、個人奮鬥的書寫牽連似乎不夠好。好在,中間那三段括弧部分可說畫龍點睛,讓這首詩不至於太過機械性。我肯定它的主題是國際議題,這是台語詩較少涉及的。
向陽:
題材是跟國際對話的,寫翁山蘇姬的人生、感覺和作者國際觀。柔軟的語調,寫出緬甸民主自由打拚的過程,台語用詞、用語典雅、媠氣,跟其氣質相襯。中間插了三段括弧部分,是避免作者變成純粹書寫翁山蘇姬傳記的推手,第一是說明文學和個人生涯,第二是翁山蘇姬和母親的關係,看似無關實則須與第三部分做對照,有追逐獨立自由的理念。後面兩段「你相信」不只是翁個人相信而是全世界都共同相信民主政治。
宋澤萊
這首我給他第三名。我覺得作者對翁山蘇姬本人很認真,無論生平、民主爭戰都很認真地著墨,作者下了一番的閱讀功夫。第二,在這些作品中這首很投入,對翁山蘇姬放很有感情。當作者一開始寫翁山蘇姬生長的小故鄉時,鄉土風味十足很真,我真的被感動到了。
林央敏:
這首詩表達國家和歷史的苦難現象,裡面提到主人翁從出生到童年時的風景、鄉下生活的情狀,再接續國家苦難(這種苦難是國際性),採取景物和事情結合。作者對翁山蘇姬相當用心,這是我的第一名。缺點是如路寒袖提到的部分,我覺得應該是前前傳,她後來的事蹟,如被關、抗議都未提及,國家和個人理想的部分沒有連結在一起,這是很重要的部分,感覺很可惜。
方耀乾:
我覺得這首詩就像溫火一樣。從〈親像,有光〉的標題來看,國家和民主困擾中提醒那微弱光明的部分,雖沒有用沉重的文字去描繪國家事件,但舉重若輕,相當有餘韻。
1號、7號、9號、13號、17號進行第二輪投票,每位委員一人兩票。經過討論以後,決定已入圍的5號 14號再列入名單,並直接勾選,其餘五篇每個委員再選兩位,補足一人五票的複審機制。
承辦人:必須四票通過才有入圍獎狀。
承辦人統計:1號3票;5號5票;9號2票;13號3票;14號5票;17號2票。
向陽宣布:5號、14號為進入決審作品,也是入圍作品,從這兩篇選出一篇得獎作品。這次投票必須有四位以上,不然可能會從缺。
林央敏:是否從缺也可以再討論。
向陽:四位可能太嚴。
第一次投票結果:
路寒袖:〈知影-賴和的相思調〉
宋澤萊:〈親像,有光〉
林淇瀁:〈親像,有光〉
方耀乾:〈知影-賴和的相思調〉
林央敏:〈親像,有光〉。
經各位評審熱烈討論後,針對決審5號〈知影-賴和的相思調〉、14號〈親像,有光〉再投一次票。結果各位評審委員對14號〈親像,有光〉表現出台語詩參與國際社會的作品印象深刻,獲得五票,為2014年台灣文學獎台語新詩金典獎得獎作品。
散會:下午3時30分
�'nc00�0}e-height:150%'>會議記錄
時間:2014年9月19日(五)下午3時00分
地點:台灣文學館2樓文資第3會議室
主持人:翁誌聰館長
主席:邱坤良 委員
評審委員:周慧玲、邱坤良、鍾明德
業務承辦人員:公服組楊順明
記錄、攝影:公服組左美雲、吳禹中
三、 主席邱坤良:我們先針對4篇入圍作品,簡單補充討論一下,看要用什麼方式來投票。
二、作品討論
1號《天堂契約》
鍾明德:我能接受的作品是1號和10號。先來補充一下《天堂契約》,文字流暢,編劇技巧熟練,很能捕捉到當代都市青年的苦悶與哀愁,描寫得很細膩,可以說是當代社會蠻清楚、客觀又親切的浮世繪
邱坤良:它的優缺點在我複審的時候都講過了,它有一些問題。
周慧玲:是一個不俗的作品,但視野格局小了,對於作劇場這件事情牢騷太多,且是個人性,但角色塑造得很有趣,四個角色糾纏,不容易,寫作技巧沒有問題,是視野的問題,關懷視野太小。
4號《現世寓言》
周慧玲:寓言長期以來會以動物來隱喻人類的社會,文中的動物都是人造的動物概念,無尾熊、灰熊、北極熊被強加人類的概念在身上,他們其實是很無奈的,而且會反擊,角色的選擇上扣準了寓言。現世的部分,作者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去調侃社會問題,不只有台灣,諸如對動物的不公、食品安全、對戰爭背後幼稚的爭奪行為,底層寫出青年世代一種深刻絕望,由於不教條,因此情感很強。
鍾明德:格局蠻大的,關照面都是當代重要的議題,像環保、生死等,文字表達到位,對劇場效果而言可能太科幻,不知道在舞台上如何呈現,不過這都不是太大的缺點,算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邱坤良:有一些小缺點,像是台詞寫得太飽滿。
10號《愛情色》
鍾明德:作品描寫AV男優和暢銷小說家,太奇怪了,讀下來沒有味道。文字沒有能力裝載他要表達的感情,看不下去。
周慧玲:性慾的表達非常直接,而且非常強烈。因為必須要選出四篇入圍,這篇作品的強項在欲望描寫直接,AV男優愛讀言情小說,小說作家愛看A 片,新鮮,但是結構情節推展不成立,尤其是結局,前面要尋求滿足的飢渴,後來沒了,所以本身是空的。
邱坤良:我覺得他有一點特色,但應該不會得獎。
14號《一個人的旅行》
鍾明德:五個單身女性的故事,但是沒有處理好。
四、主席:我們先投票,要加權計分。第一名得4分,依次類推。
五、承辦人:公布投票結果,1號《天堂契約》10分、4號《現世寓言》11分、10號《愛情色》4分、14號《一個人的旅行》5分。
六、討論
七、邱坤良:《天堂契約》和《現世寓言》是否再討論
1. 鍾明德:可以兩個並列也不錯。我記得有一年的首獎很優秀,每次評審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看看年輕人到底在想什麼,自己反省一下。《天堂契約》和《現世寓言》這兩部作品,對我而言都不是那麼優秀,不是我心目中佩服的作品。
2. 邱坤良:如果首獎從缺,次一個獎項兩個作品可以並列,但同時得首獎需要斟酌。
3. 周慧玲:就製作的可能性來講,《現世寓言》有更大的涵概量,《天堂契約》的格局太小,娛樂性也不強,關起門來講劇場的自家話,我覺得對一般觀眾而言找不到攀附點。
八、主席結論:評番一致通過,《現世寓言》獲得2014台灣文學獎劇本金典獎。
九、散會時間:下午4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