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瀛太【劇本類佳作 │大人物】
 |
張瀛太 |
|
劇本類佳作獎 大人物
張瀛太台灣台南人。台灣大學文學博士。曾任國立暨南大學、國立海洋大學、輔仁大學中文系教師;中國青年寫作會秘書長、台灣文學會監事。現任教於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學科。所獲文學獎包括:中國時報小說獎、散文獎、聯合報小說獎、中央日報小說獎、散文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小說獎、八十八年年度小說獎、寶島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府城文學獎、(行政院勞委會)勞工文學獎、行政院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等二十多個獎項。著有小說集《西藏愛人》、《巢渡》、劇本《盟》。
得獎感言每個年代都有它的合情合理和習以為常的“正確”。生活就在這種"正確”中按部就班地過下去。但曾經相信的“正確”有時會變得“不正確”,人們也許不知所措,也許以不變應萬變,也許興出些識時務的俊傑,大家在尋找新的秩序的同時,總有些誤解,或者磨合;但他們畢竟努力了。那些看起來不知所措的、荒誕不經的,如今說來是種可悲。
沒有人願意這樣「與時俱往」,那些被認為「過時」的人們,仍然為了某種尊嚴或不知所云的事物堅持下去,你不能剝奪他這樣理解世界或誤解世界的權利,活著都免不了掙扎。有時候,嘲笑是種罪惡,可惜人們被自己的優越矇蔽了,連帶的理解與包容、憐憫與安慰也變得稀奇了。當我對自己處理的角色嘲笑時,我看到了殘忍。然而,芸芸眾生在這份殘忍中,仍有他堅持的掙扎,和令人肅然起敬的荒謬。因為荒謬,所以可能有趣,也可能不知所措。我早已過了憤世嫉俗的年紀,如今張望這世界,即使滿目瘡痍,也有些令人欣慰之處,即使擁抱勝利,也有些令人無言以對的時候。
我不能改變多少,卻仍然留存些希望,我愛的是這片鄉土的原始和它的無辜。儘管字裡行間操弄的是變本加厲的荒謬,但我想做的不是嘲笑,可能是憐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