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威【短篇小說類推薦獎 │ 濱線鐵路】
|
王聰威 |
|
短篇小說類推薦獎 濱線鐵路
王聰威1972年生,高雄人,現居台北。
高雄中學、台大哲學系、台大藝術史研究所。
marie claire執行主編、報導總監、FHM副總編輯、RALPH副總編輯、小說家讀者成員。
喜歡小說、詩和編輯。
出版《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
得獎感言及創作自述小說是八月中開始寫的,在那之前不久,剛弄丟了件東西,找了一陣子找不回來,只好放棄了,然後就開始寫小說。
寫的時候非常快樂,是一篇能完全按照想法寫出來的小說。風格方面也沒問題,是自己喜歡的。但是東西弄丟了真令人難過。(並以本篇小說紀念王秋蘭阿姨)
小說起初的靈感來自張詠捷寫的<青山婆在哈瑪星>,(中國時報浮世繪版1990.8.18)內文報導了一個當年已經一百歲的老太太,仍在哈瑪星市場前擺雜貨攤子謀生的溫馨故事。原本想直接將這個故事擴張成一篇描述「青山婆」一生的小說,但是很快地就跟往常一樣不耐煩起來,結果只留下了一些片斷,包括第一段以及她與會社員相處的部份。
我對使用短篇小說處理完整的故事情節仍感到不順手,於是便將小說的重心轉為描述阿婆眼裡哈瑪星景象的變遷,設法構築出一處揉雜歷史事件、私人情感、實景、幻覺與傳言,因而從來未曾正確過的真實世界。或許,這麼做更能揭露阿婆內裡的意識流動與生命重要時刻複雜的交織。
「哈瑪星」這一地名是由日文發音「HAMASEN」而來,其漢字為「濱線」意思為「沿著海濱的鐵道」,日治時期,哈瑪星基本上即依靠這條連接高雄港對外運輸漁貨的鐵路而熱烈發展,所以我設計了一個讓阿婆能沿著濱線移動的搬家情節,做為同時具有時間感受與空間意涵的小說主軸。隨著阿婆的移動或居止,呈現於濱線鐵路沿線的一處處心理或外在場景,即構成了哈瑪星此一地域的本體。不過,由於在阿婆移動過程中並無強烈的故事情節推演,所以此主軸實際上是非常隱蔽的,不負擔引導讀者閱讀的功能。刻意削弱故事性,各處場景僅以簡單的串場句子標誌出彼此的相對位置而已,突顯各場景本身的獨特性與肌理,如同一座城鎮的多層次構成。
而為了達成這種場景重要性平行的效果,在寫作技術上自然採取了拼貼技法。一般而言,在描寫各場景時我已盡可能使用不同的語調或形式來表達不同的肌理,不過小說寫作到三分之一時,我發現僅以阿婆個人見聞所形成的場景,似乎仍不足以表現典型的拼貼效果,所以加入了幸運信這個突兀不搭嘎的神秘民間信仰素材,塑造小說肌理的豐富層次感。
純粹是因為我個人的小說美學愛好,我希望讀者只需依賴最低限度的故事情節,自由地進入哈瑪星這個境域之中,而不必拘泥於想要聽到一件驚人故事的心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