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㨗明,1956年出生於苗栗。 創作有《客家少年》、《細老鼠同番豆》、《大 哥个畢業旅行》、《下課十分鐘》、《一隻蟻公同細 鴨子》、《大目伯姆送信仔》、《風中个月光》、《阿 婆買鏡》、《土狗仔毋食水》、《阿姆阿姆天又爛空 了》,以及散文《山會帶 轉屋》、《赤腳跋上雲頂 高》、《芎蕉大王》、《幸福果》,以及小說、報導文 學《中大湖个風》、客家民間文學等,迄今共31本。
2002年通過本土語言支援人員認證、2009-2010 年文學類及語言類薪傳師、2010-2014年擔任桃園縣客家語教師協會理事長。 2015年就讀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是全國第一位以客語文學創作完成碩士論文者。
得過北美客家「臺灣客家文化獎」、教育部客語散文及新詩首獎、 韓愈文化祭客語現代詩首獎、2012年國立臺灣文學館客語散文金典 獎、臺南市文學獎客語散文優等獎、大路關客語散文首獎、鍾肇政報 導文學獎首獎、2019年客委會碩博士論文獎、2019年客家專業三等獎 章,2019年獲教育部本土語言推廣貢獻獎等。現主持講客電台「阿明 牯講童話學客話」節目。
【得獎感言】
我家鄉在深山,小時候曾聽過村子口的防空洞前,一幕戰後母子相 認的感人故事。一位住在另一座山的陌生阿婆,和他失散多年的兒子,竟然意外的同時出現在我們村子口碰了面,一個要下山、一個要上山, 後來我母親轉述了當時的情景: 「她猛然一見失散多年的兒子,樵擔一丟,也不管旁人異樣眼光,母子就在路中抱在一起嚎啕大哭起來……」 等我長大了才知道,那是人間許多的無奈之一。
那防空洞本來是二戰末期,村民合力鑿通山腹用來躲避美軍或中國飛機轟炸的避難所在,戰爭已過,卻再度見證了另一場與戰爭無異────人們的苦痛。前些日子特地回去尋訪自己小說中的場景,這防空洞也是我們小時候上下學經過時,喜歡鑽進去玩耍的探險地。如今因為拓寬山路,防空洞長度已經縮短了一些,但在黑暗的洞中往外望向洞口,依然勾起歷史回憶,彷彿七十幾年前那一幕母子相擁而泣的畫面又呈現眼前,現在我也看到陽光灑在洞口外的青山,綠樹則隨輕風搖曳。我還回到山中拜訪伯公──老 土地公,謝謝祂守在這深山中,庇佑深山居民三個時代一兩百年。
歷史可以透過道歉、和解、原諒,但卻不容我們忘記,希望教訓永遠被記住,未來永遠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