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鮮少進行公開活動的詩人隱匿 特別搭乘四個半小時火車,從臺南來到花蓮東華大學楊牧書房,為聽眾進行金典本事演講分享。演講開始前,由網上神交已久的老朋友——東華大學華語系張寶云 老師介紹了她所認識的隱匿,對於她健康、婚姻、經濟都遭逢挑戰,卻仍在創作路上堅持近三十年的職人精神表達敬意。
接下麥克風後,隱匿直言獲得金典獎其實是「幸運的罪」,因為身為「大寫I人代表」的她,並不擅長在大眾前介紹自己的詩作,所以今日想分享自己從十五歲到三十歲摸索創作的故事,希望可以帶給更多創作者信心。
隱匿笑說從幼兒園時期便識字,自小成績優異、藝文科傑出,直到國中數學科常考零分,才發現自己其實是個「瑕疵品」,挫折感極大。一次國二老師帶全班登山看雲海後,隱匿才首度睜開能看見美麗事物的雙眼,但當時「中二病」嚴重,心中沒來由的怨氣讓她不想念書,整天在校園的百年菩提樹下閒晃,立志要寫詩。
「我的第一首詩是在國中數學課寫的。」雖然不是孔子的信徒,但隱匿發現自己的生命軌跡卻隱然依循著「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五十而知天命」的歷程而行。她回顧自己十五歲到三十歲間,儘管想寫詩,也去參加文藝營學習,但就是寫不出好詩來,也完全無法享受寫詩的樂趣。在三十歲前,隱匿成功發表於媒體的僅有三首詩,但她赫然發現刊載完詩作的《勁報》與《曼陀羅詩刊》皆收攤,在《自由時報副刊》發表後,時任編輯的許悔之也離了職……。
從十五年只刊出三首詩的詩人,到至今已出版七本詩集、六本散文集,還擁有法譯與荷譯詩選集的創作者,究竟,隱匿是如何成為今日的隱匿?
回望自己的創作之路,隱匿認為可用「置之死地」這句話來形容。由於寫作的前十五年總是在熱戀與失戀的狀態間擺盪,身心飽受煎熬,不算全心投入寫詩,直到近三十歲時,在一個月內歷經被論及婚嫁的男友出軌、拋棄,厭食到不成人形的她又接連出了三次車禍,在第三次嚴重車禍昏迷醒來後,她才突然認清持續失戀的原因,可能源自於從未真正面對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於是,「置之死地」後的隱匿感覺彷彿被打通寫詩的任督二脈,自此,詩作源源不絕。接著,偶然在報上讀到鯨向海 的詩作〈用世紀末最常見口吻〉,這首詩也大大啟發了隱匿,靈魂彷彿「被鑿開了」的她從此破除寫詩的自限,甚麼都可以入詩。「我從二十九歲開始每天寫詩,但是直到三十八歲才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所以大家真的不用太早就灰心,也不要怕面對自己。」隱匿心有所感地說。
另外,隱匿也提及這輩子最重要的一首詩——〈世界的起源〉,她從國中就想書寫校園的百年菩提樹,卻遲遲沒有寫成。直到近期癌症例行檢查,意外發現罹患第二種癌症——罹病率約十萬分之一的「胸腺癌」,癌症雖未擴散,不需切開胸骨刮骨與化療,但才剛撿回一條命的隱匿,又歷經愛貓蓓蓓無徵兆離世,讓她的心裡響起了這樣的聲音:「如果有想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應該要趕快做?」於是,她在一天內就完成了這首她一直不敢寫,但對她有特別意義的詩。特別的是,〈世界的起源〉這組詩的第二段其實寫於十多歲,隱匿一直把詩句存在心裡,直到三十多年後,才找到合適的段落安放。
但健康、婚姻與經濟皆亮起紅燈,如何還能堅持創作?隱匿坦言:「就是因為寫作的時候太快樂了啊。」她引用作家木心 的說法:「熱愛寫作的人其實都是享樂主義者」來為作者下註腳。她認為只有當創作者享受到寫作的快樂,而且沒有其他的事情可比擬,才有可能一直寫下去;而這種「查克拉滿滿」和「小宇宙完全燃燒」的快樂狀態,也讓五十歲的隱匿確認,除了「貓」之外,「寫作」正是她的天命。
演講最後,兼具「中二男」與「老阿嬤」靈魂的隱匿,特別為聽眾念誦了台語詩作〈南無撿破爛菩薩〉;此詩作經羅思容譜曲、演唱,由葉覓覓 拍成影像詩後,已成為她最知名的一首詩。耳熟能詳的俚語俗諺在詩中一字排開,讓聽眾聽完朗誦後不禁莞爾,舉手問了詩作的創作靈感從何而來。原來,隱匿娘家來自彰化社頭布袋戲家族,從小也常聽阿嬤罵人或跟著看台語電視劇,所以對於俚語俗諺再熟悉不過,而隱匿想為環保人士寫詩的念頭其實也醞釀已久,終於在某次睡夢中迸出靈感詩句,醒來後飛快記下,才得以成詩。
有聽眾詢問隱匿:「為何選擇寫詩,而不是小說或其他文類?」隱匿坦誠以答,的確有過很徬徨的寫作階段,也曾嘗試寫小說,但發現寫得不好,所以最後還是回來寫詩。另外有聽眾詢問:「若有題材想寫但一直寫不出來,怎麼辦?」隱匿回應說,就像她自己一直都有超多東西想寫,但一定會有寫不出來的題材,也就是因為還沒寫出來,所以仍充滿想像,寫作的重點是不要害怕去嘗試。「假設我這一生都在寫,結果它最後仍然是失敗的,那又怎麼樣?我失去的不過就是這一生而已。重點是我很快樂,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好怕的!」
相信已找到天命、將罪變成幸運的隱匿,日後也將持續快樂地寫下一首又一首的好詩,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