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午後,以詩集《噢,柯南》獲獎的唐捐來到輔仁大學文學院,以講題「在這麼晚的年代裡寫詩」,向在場師生、讀者分享他創作現代詩的歷程,全程妙語如珠,且深入淺出,剖析現代詩的精采之處。
演講初始,唐捐以「抒情/反諷I」談個人詩創作的興發時期:〈故事的陷落〉一詩曾獲第九屆全國學生文學獎新詩首獎,寫及八個角色、八種自殺的方式,受到當時閱讀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的小說影響,並有感於自己周邊的那些憂鬱的、痛苦的人生。唐捐指出,當時就可以看出自己作品的抒情與反諷性。該時期的詩作〈暗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獎首獎,詩中,「目擊者」會被黑暗經驗所撞擊,而「受害者」的寫法,是將痛苦的瞬間延緩,就效果上而言,亦具反諷意味,在該詩「作案者」一節,特別明顯。
唐捐以「持其志/暴其氣」歸納自己第二階段的詩作,以〈蜉蝣ABC的愛與死之歌〉為例,朗讀此詩時,令人感知生命的無明狀態。並談及〈楚墓殘簡:論語唐捐篇〉第二、三節,構設孔子不為人所知的學生「唐捐」,必須於出土文獻中才能得知;詩作亦反映「時代感受」,如第三節中寫道「鄉黨裡,為民服務是有錢存農會無錢農會借的謊言」,源自詩人故鄉大埔農會總幹事捲款逃跑的真實故事。
詩人第四本詩集為《金臂勾》,追求的是「前衛」,他強調「前衛即正典」,出色的前衛作品將會變為正典。唐捐舉〈所有病的我通通要〉為例,這是戲劇性的詩,他表示:「抒情詩是獨斷,戲劇詩是詩人把自己的主體分散於多個角色。」
在創作的第三階段,則是「前衛/陳腐」,他以「魔鬼化或逆崇高」歸納,包含「寓背叛於模仿」、「魔鬼透過打碎而創造」、「翻過來反過去」及「蓄意違背,形象與道德的連繫」等創作方法,並一一解釋。唐捐提及〈在這麼晚的年代寫詩〉是首「認敗」的詩,別人已經開展出來,而我像佃農一樣耕種,不過我們也不必喪氣,可以期待自己以「下一首詩」突破。
唐捐接著談到「降格模仿/升格模仿」,如此會產生一種荒謬之感。他對自己尊敬的詩人之模仿,例如〈三台電腦和釶們的主人(效孫維民)〉、〈三隻蚊子和被牠們叮的人〉,均戲仿孫維民作品。
此前唐捐擅長以文言文入詩,但「只會寫文言文,是新詩的敵人」,因此他學習facebook輕盈的語言,作為自我的調節,不再投稿詩刊、報紙副刊,而走到《噢,柯南》的路。這一階段的創作,他以「英雄主體/小丑主題」、「遊俠列傳/滑稽列傳」歸納,並指出「網路詩學」的特點:即「量的詩學」(聲量就是王道)、「群的詩學」(聯結我與他人)、「笑的詩學」(笑鬧搭配悲傷)、「輕的詩學」(輕便迅捷之力)等。以詩作〈致歉〉為例,其中有「惡趣味」、「反抒情」、「無厘頭」、「諧仿性」等特質;而〈無厘頭詩〉,善於使用我們口語上的贅詞「的說」。
其後,唐捐聊到「聲音/意義」,他舉詩人楊牧受訪時曾回答採訪者「詩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楊牧沉吟後道出:「恐怕是聲音吧!」揭示出聲音於詩創作的重要性。唐捐在〈白蟻劫〉一詩中,寄託個人書籍被白蟻蛀蝕的感慨,並示範如何以散文寫詩。他半開玩笑地說:「詩以避韻為佳,非得押時,必須押的像是在胡鬧!」還說明了「抒情/反諷II」階段中的「升格模仿」,以及「面具/自我」,所反映出人生應事接物時的多面性。
最後,唐捐也精妙地回答學生關於如何開始寫詩、必讀的入門詩集等數個問題,整場講座內容精實幽默,相信已為聽講的同學們打開了對於創作現代詩的各種可能、想像與窗口。